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本期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东明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闫振生。闫局长,您好!
闫振生:主持人好,各位政务访谈的观众大家好!感谢县政府网站的邀请,今天很高兴能够通过《政务访谈》栏目和大家进行交流。
主持人:闫局长,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东明县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有着怎样独特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呢?
闫振生:众所周知,东明县位于鲁西南平原黄河南岸,是黄河入鲁第一县,区位优势明显,是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动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助力“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重要阵地,更是深化新旧转换、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我县作为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创新引领型试点县区,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工作“走在前、挑大梁”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 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 号)文件精神,坚持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为中心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和培育壮大新动能并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发挥好黄河入鲁第一县区域资源优势,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将东明县建设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样板。
主持人:听起来目标非常明确且具有挑战性,那我县成功入选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后取得了那些发展成效?
闫振生:我县成功入选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后,加力提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手,坚持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加力提速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纵深推进“北工南农”主体功能区建设,全力以赴补短板、塑优势、增潜能,着力打造南北联动、绿色低碳、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有力推动“工业强县”战略向新阶段、高层次加速迈进。
(一)扩内需稳增长,促进经济持续巩固向好。
坚持把提高有效投资、提振消费活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扎实开展工业经济“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工业经济加力提速、动能强劲,持之以恒兴产业、稳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一是重点产业聚链成势。高端化工、生物医药、木材加工等1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顺利,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支柱型雁阵集群。中油燃料60万烯烃新材科技示范工程等项目被纳入山东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库。持续推动石化产业向烯烃下游延伸,新材料制造企业超60家,年可就地转化聚丙烯、聚乙烯等原料2.5万吨,带动就业近万人。二是项目建设量质齐升。制定印发《2025年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方案》,实行“五个一”领导包保推进机制,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72个,计划总投资1412.74亿元,慕迪新材料、盛驰新材料水性油墨等23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东明石化30万吨UPC科技试验项目、烯烃新材科技示范工程等百亿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15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一把手”招商,签约麟隆科技20亿平米超薄高强隔膜、香港恒丰287.5MW风电、国恩未来绿色工程塑料等过亿元项目62个,总投资265亿元,创历史新高,重点项目有序衔接、梯次推进。三是创新驱动成果丰硕。新增“瞪羚”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创新性中小企业34家,省级“晨星工厂”发展到11家。华夏佳润“石化宝典”成功通过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认定。东明石化获批“2024年度第一批DCMM贯标试点企业”,成功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四是要素保障加速集聚。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2023年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四类政策性项目25个,总量居全市第1位。东明石化产业园扩园、东明经济开发区扩区调区获批建设,工程塑料产业园实现封闭管理,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及中水回用、化工园区管控中心等园区配套设施加快完善,东明石化产业园获评省级绿色工业园区。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东明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发展机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人才工作创新,着力打造东明特色的高质量产业生态体系,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突破,发展创新增新动能、新突破,高质量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先后荣获“全省优质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成功入选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创新引领型试点。一是以产业转型为突破点,释放发展“新活力”。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抓好UPC科技试验项目、烯烃新材科技示范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东明石化15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提升化工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水平,构建“油头、化身、高化尾”的化工产业格局,大力推动高端化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增强高端聚烯烃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全国千亿级化工产业基地。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打造鲁西崛起新高地。二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点,激发发展“新动能”。围绕技术驱动、价值驱动、创新驱动三大动力源,全力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培强壮大骨干企业,深入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创新推行“龙头企业+产业+人才”招引模式,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主动征集企业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量身定制高层次人才招引目录,为企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成果转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充分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逐步实现企业发展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着力打造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基地。东明石化UPC成套技术突破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烃“卡脖子”瓶颈,是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引领化工科技革命的重大突破;EPOE技术突破α-烯烃、催化剂、聚合工艺三大“卡脖子”关键难题,打破国际聚烯烃弹性体市场垄断。三是以要素配置为发力点,塑造发展“新优势”。持续聚焦主导产业,不断深化系统思维,从顶层设计出发,构建“一区两园”全新格局,依托石化产业园和工程塑料产业园两大省级产业园区,推动建设用地、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汇集,以大园区聚集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加快产业向集群发展、向高端提升、向生态转型,着力打造“项目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园区精益化”的特色经济高地,全面打造面向全国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先后荣获“全省优质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成为高质量绿色化发展的山东特色、东明名片。
(三)推动降碳减污,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东明县是黄河入鲁第一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是山东半岛城市群连接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的重要门户。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南北特色鲜明、差异显著的经济发展格局,并在全市率先探索实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将全县划分为南北两大特色发展功能区,即北部“高端化工发展功能区”,南部“绿色生态发展功能区”。在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构建生态和谐、经济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格局,加压奋进促转型、保生态,高质量发展绿色进一步提升。2024年9月东明被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确定为2023年度生态文明强县。一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紧盯项目储备,深挖企业潜力,以环保节能节水改造、安全设施改造、产品工艺优化与质量提升三类技改项目为重点,建立项目库,实行定期调度、动态管理,服务企业做好项目谋划,提供政策指导,深入推进“百项技改、百企转型”行动,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276.78亿元,同比增长13.4%。纳入省市重点技改导向目录项目27项,计划总投资超400亿元。二是绿色低碳加速转型。抢抓先行区建设试点机遇,8个省绿色低碳项目加快推进,烯烃新材科技示范工程、20万吨/年PS入选省重点配套项目名单,方明药业搬迁入园改造列入省重大产业攻关项目。有序关停3个小煤电燃煤机组,2个超临界燃煤供热发电机组商业化运行。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并网风力发电厂4座,装机容量达到53万千瓦时,发电量10.8亿度;并网境内光伏26.9万千瓦时,发电量2.4亿度。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大气环境质量,近年来东明县以工业企业扬尘治理、VOCs治理、加油站油气回收为主要抓手,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开展省控空气站点周边污染源排查治理,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回头看工作。水环境质量,东明县出境河流主要有洙赵新河、东鱼河和东鱼河北支三条河流,属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现有洙赵新河东圈头、东鱼河大黄集2个国控断面和东鱼河北支1个省控断面。东明县以重点涉水企业入工业园区、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污水处理站及湿地运维管理为工作重点,狠抓重点领域治理,2024年三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
主持人:感谢闫局长的介绍。接下来想请问一下全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呢?
闫振生:2024年取得的成绩激励人心,但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偏重,我县支柱产业发展受要素制约严重,土地、能耗、煤耗、环境容量等指标接近“天花板”,影响项目落地;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仍非常突出,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力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繁重;营商环境仍需优化,制约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尚未根本破解。
主持人:谢谢闫局长,那在看到面临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是否也有一些有利因素呢?
闫振生:有利因素还是很明显的,一是上级政策密集发布,省政府出台了2025年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围绕落细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大稳增长政策供给力度,制定政策34项,并加快实施退税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企业稳岗等政策措施,为稳定经济运行构建系统完备、精准有效的政策体系。二是多重利好交汇叠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等战略密集实施,将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三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基础更加坚实,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不断壮大,石化集团、旭阳集团等骨干企业规模不断壮大,30万吨UPC科技试验项目、烯烃新材科技示范工程等“大块头”项目密集实施;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要素集聚能力进一步提高,必将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主持人:谢谢闫局长的介绍,请问咱们县2025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工作重点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闫振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一步,我县将以“北工南农”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大县、生态宜居名县,工作再聚焦、力度再加大、节奏再提速。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
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形成南北联动、绿色低碳、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跨区域交流合作,针对高端化工、现代农业、生物医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黄河领域生态保护等各方面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应对,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工作反馈,积极主动探索新做法,坚持边推进、边总结、边提高,系统梳理提炼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将东明县建设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样板,发挥好黄河入鲁第一县区域资源优势,对于持续推进东明县“北工南农”局面,壮大东明经济,促进东明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推进全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二)加快推动黄河流域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
近年来,东明县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建立健全全区域合作联动机制”,以《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为指导,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积极推动鲁豫毗邻地区合作,东明县与濮阳县共同签订《关于鲁豫毗邻地区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合作经验,建设中东地区重要的高端化工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现代高效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这是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动鲁豫比邻地区合作、助力鲁西崛起的重要一步。
(三)强力推动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围绕技术驱动、价值驱动、创新驱动三大动力源,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全力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着力打造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基地,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先行区建设。以高端化工产业集群为依托,重点聚焦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及新信息技术产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集中引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引导新型功能材料向“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发展,谋划实施投资25亿元的瑞纶30万吨绿色新材料、投资15.6亿元的中海亚特种分子筛、投资22.7亿元的东明县287.5MW风电、投资15.3亿元的东明南部206.25兆瓦风电等重点项目,加快产业向集群发展、向高端提升、向生态转型,着力打造“项目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绿色化”的特色经济高地。
(四)全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集聚高质量发展。
立足当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聚焦高端石化、生物医药、现代高效农业等重点产业,打造若干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领军企业,落实产业链“链长制”推进机制,强化支柱型引领企业带动作用,加强东明石化、旭阳化工、方明药业等领军和“头雁”企业培育,不断补链强链建链延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重大产业技术攻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关键性支点、现代化链条、一流生态圈的“十强”特色产业体系。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闫局长接受我们本次的专访,祝愿我们东明发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闫振生:谢谢主持人,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发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