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与东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务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东明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孙灿果同志做客在线访谈。孙书记,您好!
孙灿果: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感谢东明县人民政府网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与大家交流的平台,非常高兴通过《政务访谈》栏目与大家交流。借此机会,我代表东明县文化和旅游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广大网友以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我县文旅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也请大家对文旅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孙书记,我们都知道文化和旅游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年以来东明县文化和旅游局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呢?
孙灿果: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文化场馆的阵地作用,围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满意度这一中心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围绕节庆节点,不断拓宽文化传播渠道。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组织实施文艺演出、艺术普及培训、书法美术展览、文博展览、阅读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等活动,服务线上线下群众33万余人次。以基层文化阵地为重点,通过完善文化阵地、创新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系列活动。以不同季节的乡村文化元素,以点带面,结合节日特色、地方特色等常态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四季“村晚”、小戏小剧展演、送文化下基层等活动,着力营造“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已成功演出550余场次。自1月份以来,县非遗保护传承中心在全县各乡镇、社区广泛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截至目前已演出450余场。高质量举办东明县第二十届西瓜节、2025年广场舞大赛、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之夏季“村晚”示范点展示等大型文旅节庆活动。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东明县第十五届农村文化艺术节、首届海棠文化文化周、第二届芍药文化艺术节活动等活动410余场。
主持人:听起来活动十分丰富多样,那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咱们文化和旅游局又有哪些举措呢?
孙灿果: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我们多管齐下,力求全方位守护东明的文化瑰宝。我们开展了东明县文物的普查与复查工作,全面掌握文物的分布、保存状况等信息,为后续保护举措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针对重点文物,如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古遗址等,实施了抢险加固、修缮保养等保护工程,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寿命,留存历史记忆。
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组织开展东明粮画、东明庄子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挖掘、整理和记录工作,建立和完善了东明县非遗四级项目名录和传承人体系,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14项,市级以上项目36项,县级以上项目91项。大力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利用元宵节、自然和遗产日等重大节庆节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营造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主持人:文化遗产是珍贵的财富,保护工作至关重要。那在旅游发展方面,东明县有哪些特色旅游资源以及相关的开发规划呢?
孙灿果:东明黄河文化、庄子文化、非遗文化特色,发挥着文化和旅游资源独特优势,我县以“庄子故里、逍遥黄河、生态东明”为主题做好品牌定位,带动特色景观、红色资源、非遗、演艺、美食等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培育“非遗+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等文旅新业态。致力于打造黄河文化主题旅游线路,串联黄河大堤、黄河湿地、黄河故道等资源,设计“黄河生态观光游”、“黄河文化体验游”、“黄河风情休闲游”等主题线路。开发黄河骑行、黄河徒步、黄河马拉松等体验性产品,以及黄河文化研学、黄河民俗体验等文化类产品。以黄河大堤为纽带,以24 个新建村台社区和 4 个保留的旧村台为节点,东明县谋划实施“东明黄河特色村落保护展示项目”和“东明县黄河风情带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博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非遗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多种业态,提升东明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非常感谢孙书记详细的介绍。通过今天的访谈,我们对东明县文化和旅游局的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相信在文旅局的努力下,东明县的文化和旅游事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孙灿果:谢谢主持人,也感谢各位网友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如果大家有任何关于文化和旅游方面的建议或问题,都可以通过我们公开的联系方式与我们沟通,我们将竭诚为大家服务。